欢迎访问株洲县政府门户网站!

县委| 县人大| 县政协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魅力渌湘 > 县情概况 > 自然地理

株洲县概况

株洲县政府门户网站 www.jnjejd.com更新时间:2018-02-27作者:字体[ ]

  株洲县建置于1965年,历经四次区划调整和合乡并村后,现辖8个镇,129个村、10个社区(居委会),总人口35.2万,总面积1053.6平方公里。属“两型社会”建设试验区范围,其中275平方公里被纳入长株潭“两型社会”建设核心区。区位条件优越。自古为湘东门户,是中原通往广东沿海的咽喉,享有“湘东明珠”的美誉。位于长株潭城市群南缘,是株洲市“一核一圈一廊”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撤县设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。
  近几年来,株洲县先后获得“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”、“全国科普示范县”、“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”、“中华诗词之乡”、“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”、“全面小康达标县”、“经济发展快进县”、“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”、“平安县市区”、“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”、“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”等称号。
  交通优势明显。京广铁路、武广高铁、京港澳高速、S211、S313在境内通过。黄金水道湘江纵贯南北,两千吨级航道株洲水上服务区设在境内,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。县城渌口距株洲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,距黄花国际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,距省会长沙市42公里。
  自然风光秀美。朱亭人工林海,饮誉海内外。株洲航电枢纽雄伟壮观、气势恢宏。湘渌两江环绕县城渌口,拥有青龙湾、紫涵湖等生态休闲旅游名片。此外还有杨得志故居、朱亭古镇、昭陵、堂市土城、建宁古城、挽洲等名胜古迹。
  自然资源丰富。全县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,降水量21亿立方米,湘渌两江年客水流量553亿立方米,人均11.7万立方米。水能蕴藏量大,可开发利用15.46万千瓦。域内山青水秀,气候宜人,光热充足,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。已探明储量的有煤、铁、铅、锌、钨、金、铀等十余种,特别是石灰石、耐火泥、高岭土、花岗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。
  人文底蕴深厚。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山文化遗址。湘江之滨,唐代大诗人杜甫、刘长卿曾留下不朽诗篇。凤凰山下,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夜宿朱亭结亭讲学。伏波岭上,毛泽东曾留下考察农民运动的足迹。走出了杨得志、杨梅生等7位共和国将军,培育了曹伯纯等30多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,孕育了李立、王丽达等著名艺术家。
  经济发展稳健。株洲县是国家批准的长株潭“两型社会”建设实验区核心区之前沿阵地,发展机遇千载难逢。2016年,全县共实现GDP127亿元,增长8.2%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.1亿元,增长10.5%,税比63.4%;规模工业增加值37.4亿元,增长8%;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.4亿元,增长31%;固定资产投资106.4亿元,增长14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.4亿元,增长12.4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9元,增长8.6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2元,增长8.9%。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五县市前列。
  为贯彻落实省、市党代会精神,积极对接省委“创新引领、开放崛起,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”的发展战略和市委“加快建成‘一谷三区’,实现两个‘走在前列’”的发展目标,株洲县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思路是:抢抓撤县设区重大机遇,加速融城、加快发展,打造“三区一中心”,推进“四个一体化”,奋力谱写经济更繁荣、城乡更宜居、人民更幸福、社会更文明的发展新篇章。“三区一中心”,就是把株洲县作为株洲市的南部新城区来重新定位,着力打造株洲市城市功能拓展区、主导产业配套区、休闲宜居生态区,力争建成株洲城市副中心。“四个一体化”,就是要加快与市区的全面融入、深度融合、无缝融城,逐步与市区实现规划一体化、产业发展一体化、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一体化、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发展一体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