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株洲县政府门户网站!

县委| 县人大| 县政协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政务公开 > 信息公开目录 > 政策文件 > 工作报告

索 引 号:104/2016-00001

发文机关:

发布时间:2008-02-20

有效时间:

所属主题:

公开对象:

发文类型:

公开部门:

状 态:

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

株洲县政府门户网站 www.jnjejd.com更新时间:2008-02-20作者:字体[ ]

政府工作报告
── 2006年2月26日在株洲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
县长 张汉华
 
各位代表:
      现在,我代表县九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。
 
    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忠实践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抢抓机遇,团结奋斗,务实创新,顽强拼搏,2005年工作圆满完成,“十五”目标顺利实现,全县经济和社会呈现速度加快、结构优化、效益提高、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。
 
    “十五”期间,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切实履行政府职责,强化举措,狠抓落实,全县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。“十五”是我县发展速度不断加快、发展结构全面变优、发展方式不断创新、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;是我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、产业基础日渐夯实的五年;是城乡面貌日新月异、改革开放硕果累累的五年;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。五年来,全县GDP年均增长10%,一、二、三次产业按比重调整为二、三、一,标志我县已步入工业引领的发展新阶段;财政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5.21%,2004年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,2005年财政总收入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,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;五年来,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.91%,经济综合效益指数由2000年的76.07%提高到2005年的90.6%,出现首家年销售过亿元企业;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.2亿元,是“九五”的3.1倍,年均递增34.75%,直接引领株洲县的区位优势的内涵式提升和投资吸引力的明显增强。五年累计利用县外资金26.27亿元,其中到位资金15.74亿元,年均增长36%,支撑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日渐厚实;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.5万人,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万人。成绩很喜人,经验更宝贵。五年来,我们一年一主题,年年有突破,大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,也从具体实践中取得深刻认识和宝贵经验:必须坚持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,扩大经济总量作为加快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中心点。要集中精力,重点突破,狠抓工业不动摇,打造具有产业优势、产品优势、人才优势的强势工业。必须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与县城提质扩容相结合,提高城镇带动作用作为加快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。要统筹规划工业园与城镇建设,加快园区建设步伐,提升城镇人口承载力、项目承载力、市场承载力,走园区经济与县域经济相结合的发展道路。必须坚持把加强政策引导、市场运作,破解要素短缺作为加快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。要完善以自由流动为特点的要素市场体系,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,加强政府的政策调控,拉长制约发展的要素“短板”,为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发展保障。必须坚持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,理顺各方面关系作为加快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点。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,以创新培育新优势,以调整促进新提高,以开放拓展新领域,以科技增强新动力,为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,实现好、发展好、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加快发展、促进社会和谐的出发点。要树立人本理念,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,正确处理发展稳定问题、发展取向问题、发展动力问题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。
      2005年是“十五”的最后一年,也是“十五”亮点纷呈的一年。一年来,全县上下紧扣产业优化升级这个主题,团结一致,扎实工作,圆满完成了县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。
     ── 经济发展态势强劲,运行质量显著提高。全年实现GDP39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11%,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8.58亿元、15.76亿元和14.7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、13.8%和11.5%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7672万元,为年计划的106.88%,增长20.8%,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298万元,增长17.02%,提前两年完成本届政府提出的财政收入目标。高扬“工业强县”主旋律,工业经济质量与速度大幅同步提升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.34亿元,增长46.46%,完成技改投入2.8亿元,增长32.38%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合理引导产业布局,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正在形成。以优质稻、无公害蔬菜、果用瓜、南方早熟梨、茶叶、牲猪等为主导产品的一批农产品基地发展壮大,湘渌米业、利达茶叶、瑞丰食品、华意实业等企业实力增强,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。以组建建安集团为方向,加强建筑行业人才培训,建安企业素质不断提高,发展步伐明显加快。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安企业完成产值8.16亿元,建安收入5.4亿元,建安税收2185万元,实现三年翻三番。第三产业繁荣发展。旅游休闲不断发展壮大,旅游总收入增长15%。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,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%。商贸流通日益繁荣,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,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.4亿元,增长14.8%。市场体系不断完善,建材大市场、世纪商业广场提质改造工程的相继实施,进一步提高了县城的集聚辐射功能。
     ──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,内在活力明显增强。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,大力推进机构改革,撤并了3个乡镇,撤销了商贸办、蔬菜局,调整了部分机构职能,组建了商务局,行政体制进一步理顺,行政效能明显提高。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,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,切实加强非税收入管理,不断规范政府集中采购,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,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。大力加强财税信息化建设,全面实现两补资金网络化发放。进一步整合教育卫生资源,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医办学。县一医院实现整体领办,湘渌中学改制正式启动。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,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,教师竞聘制。切实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秩序,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挂牌拍卖制度。不断深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投融资体制,按照政府引导,市场运作,精心打造城市建设新平台。渌湘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成立并运作,谱写了政府调控市场、建设城市的新篇章。农村信用联社改革、农电资产移交工作稳步推进。积极对接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经济圈,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,招商引资不断取得新突破。全年引进项目185个,合同引进县外资金10.6亿元,实际到位5.8亿元,大成轮胎等29个项目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,为株洲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项目基础。
      ──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城乡面貌日益改观。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.55亿元(不含航电枢纽工程),同比增长42.48%。渌口工业园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,园区基础建设日臻完善,项目承载能力明显增强,年内引进项目4个,引进资金14380万元;入园项目建设进展顺利,完成投资7000万元。株洲航电枢纽工程顺利实现三台机组并网发电,库区工程按计划全部完工。渌水大桥已完成四跨桥梁顶推,河东联络线路基全部贯通,醴潭高速公路、浙赣铁路电气化扩改工程等重点工程步入建设高潮。漉浦东路三期工程、渌口汽车站、梅苑路开发等县城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。潭醴天然气管道、五中艺体馆建成并投入使用,伏波大道改造工程开工建设,县城框架进一步拉开,品位明显提升。在加快县城提质扩容的同时,致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全年完成乡村道路整修1116公里。亭网公路正式开工,为株洲县融入全市“三纵十二横”公路主骨架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天小线堂市—王十万段、殷洲线已全部实现水泥硬化,张渌公路竣工通车,三谭线建设进展顺利。财政对三农支出力度不断加大,全年农林水投入6008万元,增长63%,增幅为近年来最大。
       ── 社会保障投入加大,覆盖领域逐步拓宽。切实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,认真做好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,全面启动了工伤、生育保险,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健全。全年共发放机关、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5376万元,发放失业保险金121万元,支出医疗保险金589万元。进一步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共为7232名城镇居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00万元。完善农村大病救助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,农村特困救助2300人,农村大病救助295人。认真落实“两免一补”政策,投入262万元,救助贫困学生20000人次。军人优抚支出达200万元。全面落实再就业税费减免政策,大力开发就业岗位,努力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。全县新增城镇就业3025人,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0人。大力开展法律援助,有力地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的稳定。加大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,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。
       ──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,行政效能不断提高。建立健全重大疫情、安全事故等预警和应急机制,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。禽流感防治工作卓有成效。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开办事制、岗位责任制、公开承诺制、效能考评制等一系列制度,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府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,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,设立了重大事项决策咨询论证机构,扎实开展重大事项决策前的科学论证工作。强化目标管理,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办法,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,严格控制各类达标、评比、表彰、检查活动。加强诚信建设,融洽银企关系,着力改善信用环境。深入推动政务公开工作,切实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,不断完善政务公开体系,政务公开的范围与领域不断延伸,荣获全省政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。完善县长接待日制度,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312批,987人,突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。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,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、建议131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07件,见面率100%,满意率98%。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,不断加强审计、监察,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。
     ──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,群众生活得到改善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县委、县政府年初确定的9件大事进展顺利,10件实事全面完成,我县办实事工作被推荐为省先进单位。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,取消了农业税,发放粮食直补、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,直接为农民减负增收2400多万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08元,增长11.02%。围绕创建“平安渌湘”目标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,扫除“黄、赌、毒”,连续十五年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,被省委、省政府授予“平安县”称号。大力整顿县城交通秩序,412台叭叭车平稳有序退出县城客运市场,县城品位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。积极实施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,努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。不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,全年共投入资金634万元,对39处21364平方米中小学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积极构建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机制,让各类人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。大力实施教育精品战略,巩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,投入30万元对高中骨干教师实行政府津贴制。广泛开展“月月乐”、“月月赛”等群众性文体活动,积极组团参加了市十运会,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。努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,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。切实抓好杨家山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,已建成廉租房95套、5000平方米,经济适用房25套、2000平方米,努力改善城镇贫困居民和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。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,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,计划生育率98.25%,连续15年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稳步推进,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300万元,发放贷款1400万元。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,信用联社成功完成了2.6亿元专项票据申请工作。邮政、通信市场进一步拓展,淦田镇青山、青南、太湖乡周家等五个空白村的通信问题得到解决。认真实施农村“三个一”工程,建成安居房119栋。狠抓农村“两会”清欠工作,兑付存款650万元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,安全生产平稳运行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高质量完成了“十一五”规划编制工作。扎实推进统计工作,完成了第一次经济普查任务。精心编辑了《株洲县志》。人防工作获得省先进。加强信访疏导工作,妥善处理各种因素引发的来信来访。切实抓好“四五”普法迎检验收工作,顺利通过市验收。成功举办建县40周年庆典,为铸就和谐渌湘,再添异彩。物价、工商、技监、环保、广电、编制、人防、地方海事、市场管理、宗教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,工会、妇女、儿童、老龄、残联、工商联等事业得到重视和发展。
      各位代表,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克服种种困难,化解诸多矛盾的情况下取得的,确实来之不易。这是县委坚强领导,县人大、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,更是全县人民团结实干的结果。在此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,向全县人民、向各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向驻县解放军、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,向所有关心、支持和参与株洲县建设的各届人士,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回顾“十五”历程,分析过去一年工作,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,也要看到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,政府工作中的不足有的甚至还很严重: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。表现在经济实力不强,经济结构不优;表现在大项目、大企业不多,产业特色、产业优势不明显;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,核心竞争力不强。二是发展要素短缺,融资渠道狭窄,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。三是农业产业和基地建设滞后,农民增收后劲乏力。四是就业和社保体系还不够完善。就业渠道不宽,就业岗位紧张;社保覆盖面不宽,救助标准偏低。五是环境优化任重道远。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,工作作风需进一步转变等。对于这些问题,我们将高度重视,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。
 
       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,按照“产业兴县、科技引领、以人为本、和谐发展”的总体要求,实施“工业主导、融城发展、开放带动、文化提升”四大战略,着力构建“产业强县、生态新城、和谐渌湘”,打好我县“十一五”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战
 
       “十一五”时期,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。面对机遇和挑战,必须在加快发展中解决各种矛盾,在解决矛盾中加快发展,凝心聚力,乘势而上,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。
       “十一五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:到2010年,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,年均增长12%以上,其中一、二、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亿元、33亿元和26亿元,年均增长5%、16%和12.1%;财政总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,年均增长13%;工业化水平较快提升,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:47.8:36.2;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%,五年累计投资60亿元以上,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%以上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‰以下,计划生育率98%以上;城镇基本养老、失业保险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逐年提高,力争实现全面覆盖;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%以上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,年均增长8%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00元,年均增长6%;资源和环境得到有效保护,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,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      “ 十一五”时期,政府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,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,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,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,抢抓新机遇,争创新优势,实现新突破。
始终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。按照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要求,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,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,实现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突破;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为途径,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突破;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,实现劳务经济发展的新突破;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为手段,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新突破;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基础,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突破。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发展农村广播电视、通信,完善农村电网,大力实施县乡公路、通村公路改造工程,实现100%的行政村通公路,80%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和沥青路。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,进一步健全加强农业、支持农村、保护农民的政策措施,按照“新房舍、新设施、新环境、新农民、新风尚”的要求,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,真正使广大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,户户用上清洁水,村村通达水泥路,电视是有线,电话是“程控”,出行有公交,就近有医疗,老有所养,困有所救。
       始终突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。“十一五”时期,要以融入长株潭为重点,以壮大产业实力为核心,集中力量规划建设“一带四基地”。一是加快经济产业带建设,在全县形成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的产业板块。以航电枢纽、空灵岸、空洲岛区域为结合点,建设纵横布局、功能协调、要素集聚、特色鲜明的“滨江优势产业发展带”,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。要加快各类园区建设,形成具有规模优势、配套能力增强的产业集群,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、经济优势转化。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要紧密联系实际,趋利避害,找准定位,突出特色,发挥优势,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,切实把我县长株潭“工业配套协作基地”做得更大,把“建筑安装服务基地”做得更强,把“城市居民休闲基地”做得更精,把“农副产品供应基地”做得更优。三是抓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,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力量,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始终把握改革开放的关键措施。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。未来五年,要以更宽的视野、更大的决心,着力推进体制创新、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,努力形成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、促进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,更具活力、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。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,创新政府管理方式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,健全现代企业制度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以乡镇机构、农村义务教育、基础设施、医疗卫生、土地承包管理体制、县乡财政体制、投融资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,突破体制障碍,消除瓶颈制约,增强自我发展能力。要坚定不移地全方位扩大开放,进一步完善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,建立互利双赢的开放体系,积极引进先进技术、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,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制,“十一五”期间,引进县外直接投资35亿元,年均增长15%,为“十一五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和强大支撑。
       始终牢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。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和就业保障体系,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,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,推进经济发展。加快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调整,整合医疗资源,改善医疗条件。切实加强县乡中心医院建设,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,覆盖农村人口达到80%以上,提高公共医疗的服务能力和水平。加大城镇和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,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、救济、福利和互助相结合的保障网络,初步建成保障体系。加强生态建设,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,努力解决好城区扩容排污与居民饮用水安全等矛盾。建立健全统筹兼顾的利益协调机制,正确反映、处理和协调好城乡之间、不同区域和不同阶层之间群众的利益关系,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        “十一五”期间,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,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四大战略,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:
       ── 实施工业主导战略。坚持以项目为依托,带动工业发展;坚持以园区为平台,打造创业载体;坚持以创新为手段,发挥科技引领,实现工业经济的强势推进和优先发展。按照“集群发展、特色建园”的要求,不仅要紧锣密鼓地完成好渌口经济开发区工业园的建设,形成新的城市功能区,而且要规划、启动洲坪-南阳桥工业园的建设,规范发展三门玻璃工业园,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,建立“政府扶持、市场运作、实体经营、多元投入”的运作机制,基本形成我县以“一区三园”为点、以乡镇工业小区为面的工业发展新格局。坚持“政府引导、项目支撑、企业主体”原则,积极承接“珠三角”和长株潭产业转移,引导发展新的机电产业,建材产业,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,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。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,支持普兰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工程,大成轮胎年产30万套斜交胎迁扩建及年产3.6万套工程轮胎生产线,年产120万套汽车减震器生产项目,立新化纤生产线扩建,新型精密油膜轴承及主轴单元产业化开发等。
        ── 实施融城发展战略。积极抢抓长株潭以项目建设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性机遇,按照“北进南拓,内提东扩”的发展思路,加强城市建设,增强发展实力。重点加快县城北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,推动湾塘工业园要素集聚和形成规模效应。在县城“北大门”王家洲地段配套开发商住、物流和科技信息等产业。加强县城中心区和老城区提质改造,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产业水平。以河东联络线和漉浦东路为轴线,以工业园区、商贸流通、住宅小区、配套服务为重点,实施南拓东扩,拉开城市新区,拓展城市空间。到2010年,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,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。在不断加快实施融城战略的同时,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,依托市城市快速环道、亭网公路、航电枢纽、醴陵至伞铺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,迅速打通南北、连接东西,形成我县一带(湘江生态经济带)、两江(湘江、渌江)、三线(京广、浙赣、武广)、四路(京珠、上瑞、320、亭网)、五口(互通口)的大交通格局。
          ──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。投资不足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。今后五年,必须进一步坚持对内对外“双向”开放,“两个市场”一起抓,必须主动依托“长株潭”,积极承接“珠三角”,迅速抢占先机,加快推进产业对接、市场对接、交通对接,在两个市场的更大空间内吸纳产业、配置资源、引进人才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“菜单”,主要领导者抓战略投资者,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期战略举措,创新招商方式,完善招商机制,打造招商平台,构筑招商网络。建立各级专业招商队伍,尝试干部外派锻炼,探索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干部的新机制。要按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,抓住影响县域经济全局的优势产业、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,瞄准国内外大企业、大财团,通过招商引资、嫁接改造、深层次开发,引进一批能够支撑“十一五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项目。
         ── 实施文化提升战略。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举措,全面整合渌湘文化资源,加强互动,激活要素,形成合力。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。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。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式,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,放宽市场准入,吸引和调动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,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嫁接、渗透与融合,以产业的建设推动事业的发展。要努力打造精品文化。充分发挥我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,组织文艺工作者潜心攻关,倾力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,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。要积极开展文化活动。大力发展广场文化、社区文化、校园文化、企业文化,挖掘大京、空灵岸等旅游景点资源,建设文化旅游,提升城市品位。
      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,始终坚持“开放创新、取长补短、以人为本、和谐发展”的思路,积极营造“优惠政策、优质服务、优先开放”三大优势,抓住工作重点,主攻关键环节,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新跨越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努力实现“十一五”良好开局
   
       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高瞻远瞩、审时度势、放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。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工作的全局,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,是确保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,是全面建设和谐渌湘的关键举措。要集全县之智,举全县之力,努力在产业建设上下功夫,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,在项目建设上做文章,在民生问题上办实事,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上闯新路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2006年是县委、县政府确定的企业发展服务年,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,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,创新服务载体,拓展服务方式,提高服务质量,积极主动为企业诚心诚意办实事,尽心竭力解难题,坚持不懈做好事,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经济促发展的良好氛围。2006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目标是:生产总值增长12%,一、二、三产业分别增长5%、16%、12%,财政总收入增长13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%以上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%,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%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%以内,计划生育率达到98%以上。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,政治安定,社会稳定,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。做好今年的工作,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,要全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:
        一、突出产业建设,壮大县域经济实力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优越的发展基础
产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依托。只有不断发展和壮大县域优势产业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有强大的支撑力量,才会有活水源头。
        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。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。一是培育支柱产业,做强骨干企业。全力提升机电、化工、建材、冶金等优势产业,做大做强时代电工、时代绝缘、南方方明、大成轮胎、立新化纤、湘太水泥、阳光电瓷、华新硬质合金、华伦纸业、威特力等骨干企业,实现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过8亿元,税收过3000万元。二是加快园区建设,促进产业聚集。坚持“特色立园”,不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“异地办工业”政策,理顺园区管理体制,全面优化园区招商政策,举全县之力抓好渌口工业园建设,启动洲坪—南阳桥工业园规划,加大三门玻璃工业园的环境治理,真正使工业园区成为我县招商引资载体,成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、产业聚集的“洼地”。三是加快技术创新,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。积极实施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工程,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坚持引进来,鼓励企业大胆地从国内外引进先进技术,进行嫁接改造;坚持走出去,支持优势企业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结合,共同打造品牌,拓展市场。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工作,加快人才引进,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实力。为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今年我县预算安排产业发展基金,安排专项经费,为企业发展、基地建设、项目争取给予扶助,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。
        加快农业产业建设。一是打造特色优势板块。遵循自然规律和市场规律,加快农业基地建设,在全县形成以洲坪、雷打石、三门、朱亭等沿河乡镇为重点的4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,落实高档优质稻订单面积10万亩,发展以白关、南阳桥、渌口、王十万等乡镇为重点的5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,以姚家坝、朱亭、龙凤等乡镇为重点的3万亩果用瓜生产基地,以三门、砖桥等乡镇为重点的生猪养殖基地,集中连片建设好银花王、中药材、有机茶、南方早熟梨、黄辣椒和网箱鱼等种养基地,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。二是壮大农业加工企业。立足资源建设,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,壮大湘渌米业、神龙米业,巩固龙旺食品,扶持利达茶叶,培育竹制品加工厂,做优黄辣椒、菊芋系列农产品深加工,不断延长产业链,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。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在加速县城提质扩容的同时,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,努力提高工业对农业、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力度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重点抓好湘渌两江堤防设施和排灌设施建设,完善中小型水库除险保安和渠系建设,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。高标准建设好古岳峰、雷打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。四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。积极引导、扶持专业协会、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,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。不断完善农村服务网络,大力发展多种经营,促进农民增收。
        加快建安产业优化升级。坚持以人才为重,抓好高中级技术人才和一、二级建造师培训工作,加快建安人才的引进,完善人才激励机制,创造吸引、使用、稳住人才的良好环境,不断夯实建安产业发展基础。加强对建安产业的引导、调控和管理,确保企业在承揽大规模单体、群体建筑上有新突破,努力创造一流施工业绩。以市场为导向,激励建安企业走出去,向省、市外拓展业务。实施兼并收购、资产重组等措施,组建集团公司,不断壮大企业规模,努力实现我县由建筑大县向建筑强县转变。大力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结构,鼓励企业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,形成以房屋总承包为主,房地产开发、水利水电、建筑装饰、建筑劳务输出等竞相发展的多种经营格局。坚持扶优扶强,出台相关措施,对优势施工企业进行重点引导扶持,努力促进企业迈上新台阶。
      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。强化品牌建设,突出个性特色,加快建设以县城渌口为中心的购物、餐饮服务区,以空灵岸为中心的宗教佛事、航电观光、运动旅游休闲服务区,以大京为中心的山水旅游度假服务区,不断提升我县休闲旅游业发展水平;大力开展景区评级、宾馆评优和农家乐评星活动,不断提升休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。启动编制全县商业网点布局规划,优化配置商业资源;大力发展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网络建设,抓好湾塘物流园、建材市场等项目建设;引导发展特色商业街区,加快发展连锁超市和品牌专卖,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;全面实施“万村千乡”市场工程,加快“超市下乡”步伐,不断方便群众生产生活;抓好杨家山廉租房二期建设,进一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难的问题,启动茶亭、王家洲、蛇形等住宅小区的建设,提升县城房产开发水平;大力拓展家政、养老、托幼、保洁、保健、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,加快发展金融、保险、证券业,培育咨询、法律、会计等中介组织,促进服务业的全面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二、突出改革开放,推进机制体制创新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强大的发展动力
       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,必须强力推进改革开放,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。
       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重点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税制度,完善部门预算、国库集中支付、非税收入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;完善县乡财政体制,规范转移支付办法,扩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,有效缓解乡镇财政压力。不断完善国有集体企业管理机制,抓好县汽修厂等单位改革改制工作。加强对城建投公司的建设和管理,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、融资方式多样化、投资监管规范化、建设主体专门化。深化卫生、文化、教育和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,逐步分离事业单位的经营职能,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市场竞争,在确保社会效益前提下,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扎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后续工作和配套改革,重点抓好乡镇机构改革,精简机构和人员,转变乡镇政府职能,形成高效精干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。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分开原则,整合乡镇事业站所,妥善安置分流人员。加强村级财务服务中心建设,全面实施“村帐乡代管”制度。探索乡村治理新机制,理顺财权、事权关系,完善农村“一事一议”筹资筹劳管理办法。加强财力支持和财政监控,加快乡镇消赤减债步伐,防范和化解乡镇政府债务风险。坚持“依法、自愿、有偿”原则,规范农村土地、林地承包经营流转,加强退耕还林、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。加快水利产权制度改革,大力发展民营水利、政策水利。
       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。招商引资工作仍是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战略。设立项目引导资金,扎实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前期准备,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、科学性和成功率。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,对招商引资实行目标管理。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手段,大力开展项目招商、传媒招商、会展招商、园区招商、代理招商、以商招商,用乡情引、用环境引,以资产引技术、以市场引项目,以存量引增量,用资源引资本。要充实力量,健全网络,完善政策,优化服务,强化激励,项目引导,加强协调,形成合力,以强大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度。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论证制度,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者的重中之重,确保全年引进内资6亿元,引进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,确保招商引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。
        放手发展非公经济。非公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力,是财政增收的主源,是扩大就业的主体。一是实现全新发展。按照经济以民有为主,企业以民营为主,投资以民间为主,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工作思路,大力发展非公经济,让一切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,快速提高全县非公经济的总量和质量。二是全方位支持。将骨干非公企业纳入重点扶持范围,在政治上关心,在经济上支持,对重点就业大户、纳税大户、出口大户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,在工商登记、税收征管、行业监管、资金信贷、技术信息等方面进行大力支持。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加快机制、技术和管理创新,促进非公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。三是全面落实政策。按照放宽领域,降低门槛,破解难题的总体要求,全面落实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,做到该放的权坚决放,该让的利坚决让,该免的费坚决免。要按照“非禁即入”的原则,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领域,努力提高县域经济民营化水平。四是全力加强服务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精简审批程序,减少审批环节,对符合许可条件的项目,一律改审批制为备案制。认真清理整顿对非公经济主体的各种收费,严格规范各类检查活动,大力规范政务服务行为,坚决整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,努力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纳税人、鼓励创业者的良好氛围。
          三、突出项目建设,加大基础设施投入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筑良好的发展平台。
     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重点在投入,关键在项目。坚持以项目建设总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局,创新投入机制,加快城乡建设,增强发展后劲。
      强化项目支撑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项目为基础,推进招商引资要以项目为载体,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要以项目为支撑。一是精心开发项目。紧扣“十一五”规划,结合我县区位、资源、产业和市场优势,盘活存量资产,优化资源配置,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市场前景好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。突出项目开发,坚持大小项目并举,突出抓好大项目;坚持产业项目与基础设施项目、社会事业项目并举,突出抓好产业项目。健全项目开发机制,建立完善项目公开征集、筛选、策划、储备制度,积极向市场推介一批项目。二是大力引进项目。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及长株潭城市加速一体化的机遇,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开发、项目规划、项目争取工作。充分发挥城建投公司的投融资平台功能,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,争取国家布局一批项目;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的战略合作,争取嫁接一批项目;激活民间投资,争取新上一批项目。三是抓好项目服务。建立健全项目组织领导和项目建设考核制度,加强项目跟踪管理,切实搞好项目服务,及时化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,确保签约项目早建设、开工项目早投产、已建项目早达效。
        加速融城步伐。按照“北进南拓、内提东扩”的思路,主动向株洲市靠拢对接,加速县城北部基础设施建设,提升改造伏波大道,完善渌口工业园功能,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,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,两轮驱动,以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,构建城市基本框架。按照组团式发展路径,统筹县城空间布局,打通漉浦东路、梅苑路,建好渌江大桥及河东联络线,规划南岸城区,拉开新区发展骨架,拓展县城发展空间。以创建“国家文明县城”为目标,创新城市管理手段,加快县城中心区改造,启动漉浦广场、垃圾场建设,进一步完善城区功能,打造中心商务区,提升县城品位和产业发展水平。
       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。克服困难,加大力度,组织好株洲航电枢纽建设,积极做好溪洛渡—湖南株洲换流站、500千伏株南变电站、武广铁路客运专线、湘江防洪景观道路的开工前期工作,启动城市防洪建设项目,抓好浙赣铁路扩改工程、醴潭高速公路的建设,以优质的服务支持重点工程建设,以优良的环境促进重点工程建设。加快交通道路建设,积极争取湘江大桥建设项目,做好S211线、伞醴公路项目的前期工作,组织好亭网、古王、张渌等公路新建改造工程,打通与周边县市的联系,形成连接城乡、辐射全县的交通网络,促进城乡一体化。
      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。加大农村投入,改善农村条件,发展公共事业,完善服务体系,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,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。加强农村重点集镇建设,完成城镇建设规划。积极引导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与整合,加强全县城乡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,逐步形成布局合理、功能互补的现代乡镇建设体系,逐步形成定位明确、相互协调的现代乡镇经济体系。启动“全面建设小康村”工作,尊重农民意愿,加强村庄规划,整治村容村貌。建设好第三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,切实抓好洲坪、三门土地整理项目,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,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。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、“五下乡”活动,繁荣农村文化市场,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
        四、突出以人为本,促进社会协调发展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。
       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,突出以人为本,统筹兼顾,使发展的速度更加符合人民的愿望,发展的成果更能满足群众的要求,发展的环境更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
        维护社会大局稳定。深入开展创建“平安渌湘”活动,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,切实维护社会稳定。坚决杜绝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,切实解决好在土地征用、房屋拆迁、移民安置、环境污染等方面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。启动“五五”普法,提高群众法律素质。加大财政投入,扩大各种保险的覆盖面,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。推进贫困救助、大病救助、失学扶助、法律援助等社会救助工作,积极支持社会慈善、社会捐赠、群众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。加强社会保障、社会救助、社会援助工作,建成网络,形成体系,相互协调、相互配合,实现在渌湘大地的无缝覆盖。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、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,加强就业培训,开发就业岗位,拓宽就业渠道,改善就业环境,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。狠抓安全生产,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有效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。
         促进可持续发展。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,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力度,逐步实现由行政强制向行政管理与奖励引导相结合,稳定低生育水平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‰以内。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审批管理,控制建设用地增量,盘活土地存量,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。增强环保意识,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,大力开展植树造林,努力改善环境质量,建设碧水蓝天、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。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,努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,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能源、资源,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,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,从循环经济中求发展。
       大力发展社会事业。深入实施“人才强县”战略,推行县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,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优秀人才,努力营造人才辈出、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加大政策鼓励、环境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,认真落实特困学生就读的保障机制,逐步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。完善教育人事、办学体制改革,积极发展民办教育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,不断提高教育质量,努力创建50所合格学校,支持乡镇标准化建设幼儿园,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。加快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,积极推进科技创新,优化自主创新环境。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,把“月月乐”、“月月赛”办出特色,办出水平,打造群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渌湘品牌。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,完善疾病预防控制、医疗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。认真组织实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,开发运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成果,为经济社会发展、工作决策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。以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为目标,全面推进老龄事业的发展。抓好邮政、通信、广电、工商、技监、食品药品监督、编制、审计、档史、人防、金融、保险、住房公积金等各项工作,充分发挥工会、共青团、妇女儿童、民族宗教、残联、工商联的桥梁和纽带作用,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。
         为民办好10件实事。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,县政府已连续两年为民办好关系群众利益的10件实事,取得明显成效,获得了群众的充分肯定,今年要再接再厉,争取更大进展。一是道路畅通工程。加快农村道路建设,完成乡村公路水泥硬化110公里。二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。组织编制乡村建设规划,建设好新农村试点村。大力实施“样板街、样板路”示范工程,每个建制镇建设一条样板街,每个乡建设一条样板路。新建和改造乡镇敬老院5所。三是就业再就业工程。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,努力拓宽就业渠道,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00人,实现再就业1400人。四是社会保障工程。加大财政投入,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确保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参保人员待遇按政策落实。启动破产改制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医疗保险,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同步运行。健全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做到应保尽保。五是扶贫救助工程。投入资金200万元,完善政府帮扶中心,健全特困救助、法律援助、失学资助制度,全面实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。通过各种形式,资助城乡5000名学生就学。切实抓好农村“两会”清欠工作,兑付存款270万元。六是水利建设工程。治理20座病险水库。七是健康保障工程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,建成2个市场运行监测点,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食品医药市场进行不定期检测,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保障。投入20万元,免费为儿童接种一类疫苗。八是能源建设工程。加快农村能源建设,新建农村沼气池1700口。九是劳动力培训工程。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组织引导、技能培训和跟踪服务,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“阳光工程”,对参与就业技能统一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每人补助200元。十是文明创建工程。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县城目标,抓好城网改造工程,完成消防站搬迁,改造好城区支路和小街小巷。
        五、突出执政为民,提高政府行政效能,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发展后盾。
      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,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,全面提高行政能力。
        把握大局,务实创新。加快渌湘发展,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。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,致力开拓创新,从大局入手,切实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。强化学习意识。学习是立身之本,创业之基。大力倡导学习之风,切实加强公务员培训,增强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忧患意识,提高公务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、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总揽发展全局的能力。强化谋划意识。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”。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、希望与困难同在的新形势,我们必须主动把株洲县放在全省全国的大环境、大格局中去思考,去谋划,去突破,客观认识差距,正确对待差距,主动缩小差距,努力探索发展的新规律,不断总结发展的新经验,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。强化创新意识。坚决打破“因循守旧、怕苦畏难、未富先安、小进则满”的思想障碍,积极倡导“锐意进取、勇于开拓、敢闯敢干、敢冒风险”的创新精神,以创新求发展,以创新求突破。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,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,加强政务中心建设,完善政府公众信息网建设,及时发布政务信息,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。改进经济管理方式方法,加强引导,依托市场,大力培育和规范市场中介组织,规范市场准入,强化市场监管,健全社会信用体系,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       尽职尽责,执政为民。执政之要,在于为民。一是坚持依法行政。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,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、履行职责。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,切实做到严格执法、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。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。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、决定,及时报告工作。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职能。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见和建议。二是坚持执政为民。关注民生,重视民情,维护民利,逐步建立和推行民情预警制、信访交办制、服务承诺制和审计公示制。特别注重信访体系建设,按照级次负责的原则,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、信访交办制度、责任追究制度,把信访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之一,切实理顺干群关系。三是坚持科学理政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,加快政府职能转变,全面履行经济调节、市场监管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。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,坚决把政府不该管的事交还企业、市场和中介机构,运用法律、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,规避行政风险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进一步清理、取消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。四是坚持从严治政。以实施《公务员法》为契机,切实加强公务员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,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。加强政府内部监督,支持监察、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,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,认真开展执法监察、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。健全廉政制度,完善廉政机制,牢记“两个务必”,履行一岗双责,严格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,严厉查处腐败案件,以卓有成效的反腐成果取信于民。
          改进作风,狠抓落实。好的思路需要好的作风去落实,好的目标需要好的作风去实现。加强政风建设。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,聚精会神搞建设,埋头苦干不张扬,对看准的事决不等待观望,决不轻言放弃,一以贯之,一往无前,狠抓实施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口号,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,不上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。切实改进会风、文风,力戒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,反对不作为、少作为、乱作为,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。完善行政机制。政府运作既要规范,又要高效。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,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、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、政府集中采购、招投标代理等行政管理制度,完善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,完善抓落实的督查工作机制,切实把政府工作纳入制度化、规范化轨道,不断降低行政成本,努力提高行政效能。强化责任意识,积极推行履职承诺制,加大行政督查力度,对作为不力和不作为者、落实不力和不落实者,要严肃追究责任。形成发展合力。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,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、部门与全局的关系,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精神,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、相互配合,努力形成团结、融洽、合作的良好风气,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、争先创优的锐气和负重加压的动力,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,保证整体工作扎实推进,形成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          各位代表,同志们,回顾“十五”,成绩十分显著;展望“十一五”,我们信心百倍。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抢抓机遇,开拓创新,同心同德,扎实工作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,实现渌湘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!